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 (Valentine’s Day),而素有中國情人節之稱的元宵節則是正月十五,今年剛好是落在2月15日,緊接在情人節的翌日。一個以愛情為題的節日,就少不了談及與愛情有關的神祇。在西方,出了名的是邱比特 (Cupid),當兩個人被這個會飛的小天使各一箭射中,就即刻雙雙墮入愛河,沒有鋪陳也不講理由,好不浪漫。中國漢文化有月老,這位長者掌管著世人的婚嫁,很有綱常倫理的味道。愛情神話則有牛郎織女以及嫦娥,皆浪漫淒美。然而,那些都是神仙們的故事,這裡要說的比較特別,是個用一支筆就讓千百年的人們都把一個女神給自己當了戀人的故事。
每年秋冬,就是洛神花上市的季節,香港亦有生產本地有機洛神花,質量尚佳,很受大眾歡迎。然而大家可知洛神花的「洛神」是哪路神仙?中國上古神話有神祇伏羲,他的女兒名為宓妃 (宓音伏,姓氏伏宓互通) ,因她溺死於洛水 ,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這位女神的故事本來就到此為止,但是世人覺得她就只是當一個平平無奇的河神也太可惜,故事應該繼續寫下去。
如果你有點年紀,可能看過香港電視劇又甚至粵劇《洛神》,在不同的劇本裡,女主角可能叫宓妃或甄宓,而男主角都是三國時期的曹魏貴族曹植,寫的都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本名叫宓妃的洛神,怎麼又會改名換姓作甄宓?曹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怎麼又能搭上上古女神談戀愛?曹植固然不是穿越者,不過創作力就是超能力,一切就是起自於他的名作《洛神賦》。曹植在221年,因政治角力失敗而被貶為鄄城侯,及後又改封鄄城王,當時他作了一篇《感鄄賦》,此文後來稱為《洛神賦》。文中敍述了他與洛神宓妃的偶遇,並大幅描寫宓妃的非凡美態,其文辭藻華麗生動,文學造藝極高。宓妃因此文而被完全活化,自此化身成為了美之女神。好的,曹植跟宓妃是連上了,但也不過是女神相遇,算不上愛情故事吧?賦中也從沒有把宓妃稱作甄宓,「甄」又何來?這就要提及一個背景,曹植的哥哥曹丕,即是那個政治角力贏家及傳說強迫曹植七步成詩的人,他有一個愛妃叫甄妃,史書記載她是當時公認的絕色美人。說到這,若果你對諸事八卦敏感,就應該看到當中的精彩素材了。曹植是想寫《感鄄賦》還是感「甄」賦?那個美艷絕倫的洛神是宓妃還是暗喻甄妃?甄妃可是曹植的嫂嫂跟政治對手的老婆呢!若然曹植真的愛上了甄妃,那是多麼的犯禁、多麼的無奈!偏偏《洛神賦》又是一篇超優秀的作品,在當時以至後世都無人能阻止它被廣為傳誦。就在後人對此文的二次乃至無數次再創作中,宓妃跟甄妃順理成章的合體成了甄宓,曹植也愛上了他的這個求不得的女神。我們不會知道曹植創作《洛神賦》的真正動機是為了抒發政治失意的郁悶還是與甄妃永遠無法結合的悲戀,但明顯是後者更能得到民間的共嗚。於是洛神、甄宓跟曹植就連系了起來,洛神也被賦與了美麗與愛情的涵意。
至於洛神花跟洛神的關係,其實「洛神」是洛神花的英文名稱Roselle的音譯,也許洛神花紅艷的顏色和飽滿曲線的形態也讓人們聯想到洛神的美麗而名之。
洛神花帶有雜莓的芳香及微酸,人們常用來做花茶、蜜餞和果醬等。我覺得它與中式紅茶典型的「香高、味醇、形美、色艷」特色有著同樣的美艷屬性,定能拼配成有強烈個性的茶品。經過多番嘗試以不同原材料組合搭配,最終定案以香港荔枝窩有機洛神花拼配福建政和「花香紅茶」,並命名此茶品為「宓紅」。紅茶豐厚醇熟,以洛神花帶有雜莓香的微酸,如燈光照美人般將紅茶的馥郁濃厚展現得更立體突出、豐滿多姿。我對此拼配茶品的風味形像描述為「一襲紅色長裙的麗人,在夜色的燈光下翩翩起舞,時促時緩,忽近忽遠,嬌艷似火,靈動如水。流光照在婀娜的身影,映出千姿萬態。有誰竟未聞美之女神?」無意之中竟又契合了《洛神賦》的文意,也許愛情、美之女神、洛神、洛神花冥冥中就是相連著,曹植當時也就是這樣的將甄妃幻化成洛神,帶著無限的思念而寫下了《洛神賦》吧。